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

WPS的方向——RIA?

我是一个长期WPS的拥护者,一则其为国产软件,金山也是国内专做软件算是实力比较强的了,二则WPS最新版2005的功能也确实能够完全满足我的需求,即使遇到别人的MS OFFICE文档,WPS也是能够做到完全兼容。这样又是国产软件,又免费,在MS OFFICE的功能基础上又对自己国民的使用做了一些优化,是一款很实用的软件。

但最近互联网上应用的发展让我对其前途有了些担忧。目前网上Web Office(有人将其称作Online Office,功能就是在线使用Office功能,如字处理、表格处理和演示等)已经越来越多,如Google Docs, ThinkFree, EditGrid, Zoho等,这些应用的用户也在逐步稳定和发展,大有取代桌面Office(如MS OFFICE和WPS Office)之势。但我认为Web Office终究还是Web上的App,它有以下缺点:

1、速度慢。
这个主要取决于网速,目前的互联网上的负担实在是很重。虽然互联网从发明至今,SP商加速升级网络,速度已有了很大提高(想想以前的猫到今天的宽带),但对带宽的消耗也大大提高了,这不,一些视频应用就成了带宽杀手,刚略显宽松的带宽又要吃紧了。对于要时时和服务器进行交互的Web Office来说,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。比如你要有自动保存功能,而Web Office是将文档保存在服务器上的,所以它就必须连接服务器。

2、界面不友好。
Web Office基于浏览器,天上就对其界面设计有了限制。虽然IE7好像做了一些优化,取掉了菜单栏,想尽量使得IE本身的界面简洁而不影响其上的应用,但这些Web Office终究还都是在IE的BODY下工作。就拿Google Docs&Spreadsheets来说吧,新建一个Document,文档的正文充斥了整个IE页,让我没有所见即所得的感觉到“页”的存在,想想桌面Office的设计。

3、习惯问题。
界面不友好也可以归结于习惯问题。从MS Office 97到现在的2007,已经过去10个年头,用户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,如果强制更改,公司和用户的成本都是相当高的,这也是Web Office想尽量兼容桌面Office的原因。习惯问题其实就是个感觉。

其实基于桌面Office发展Web Office具有先天的优势。相比较,WPS比MS OFFICE更有优势。

1、桌面Office处理能力强。
比起Web Office,桌面Office的处理都在用户的PC上,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向网格方向发展,PC负担的处理工作会越来越多,而不是像Web App那样把大部分处理工作交给服务器。大型机(Mainframe)终究是要退出主流的,网格计算是趋势。

2、桌面Office响应即时。
由于安装于桌面,用户对文档的处理都是所见即所得,用户体验很好。这一点是Web Office无法做到或不能够做好的。

3、用户基数大。
目前来讲(我们没有调查),桌面Office的用户数是要比Web Office用户数大的,而且很多Web Office用户也同时使用着桌面Office。换句话说,大部分用户都是习惯桌面方式的。

4、WPS比MS更有灵活性。
MS当然不会将自己的盈利大户Office完全搬到网上让用户免费使用,为了销售其桌面Office,所以它的Office Live必将是功能阉割版。而WPS不同,其个人版本身就是免费的,可以说是轻装上阵,如果能将其和Web结合起来,更能吸引用户并增加用户的粘度和忠诚度。

Updated: 2007-3-1 12:50
5、WPS天生兼容MS Office。
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我却忘了说了,今天补上。我用了“天生”二字,不是说WPS自出生就兼容MS Office(DOS下的WPS),而是说WPS把兼容MS Office的特性作为其自身故有的特性,而且做的很好,而不像其他Office还是追赶性质的兼容。这点是WPS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一个方向摆在我们面前——RIA。RIA就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的缩写,换言之,就是运行在桌面又和互联网密切联系的应用程序。这样有以下几点好处:

1、充分发挥桌面PC的处理能力,减轻服务器负担。
2、提供文档在线,在哪里都可以编辑自己的文档。
3、用户转换成本低,几乎没有,用户在不改变自己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就能使文档在线编辑。
4、表现力强,用户界面可以更加美观。

目前金山公司本身提供金山通行证服务,可以说已有想法加深用户与公司的联系。金山公司可以进一步给WPS程序增加文档发布的功能,结合金山通行证,将文档发布到互联网上,这样WPS作为一个文档处理客户端,作为一个RIA,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编辑自己的文档。同时还要提供在线文档与本地同步的功能,提供文档编辑的体验。

相信金山通行证+WPS+RIA是个不错的方向,也许他们正在做?:)

2007年2月11日星期日

再说BLOG互操作性

以前写过一般关于BLOG互操作性的探讨的文章 。就是想说明目前国内这些BSP所提供的BLOG服务都是封闭的,即接口都是私有的,不提供对外的互操作API。在那篇文章里,我提出了一种需求,就是如果一个人拥有不同主题的博客,如果将这些内容聚合在一起的问题。人的爱好不是说每个人都广泛,也但也决不可能只在一方面感兴趣。有的时候,将这些内容写在一个BLOG里是不合适的,因为要适合当时的圈子氛围。写BLOG的人喜欢圈子,因为同一圈子更能激发灵感。这样就有个矛盾:为了提供BLOG的质量,需要内容专一化,即有主题,而且这个主题符合圈子的大主题;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零散的BLOG影响力不够,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再聚合与个人品牌 ,有时候为了提高个人影响力,需要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集中在一起,这样才能显著。当然,还有个问题就是BLOG维护的障碍,写不同主题的BLOG需要登陆不同的BSP网站。这个问题我们稍后讨论。

上述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通过RSS订阅。专门架设一个聚合不同主题BLOG(以下称“主题BLOG”)的总的BLOG,相当于个人门户,这个总的门户BLOG(以下简称“门户BLOG”),就是自己的品牌。通过RSS订阅,将不同主题BLOG上的文章聚合到门户BLOG的不同分类或标签下。这样,用户仍然在以前不同的圈子写不同主题的BLOG,最终文章都会自动被聚合到门户BLOG,增加影响力,形成个人品牌。也就是说,门户BLOG实则为一个RSS阅读器,当然它也可能有BLOG的功能。这样的解决方案在保证了符合个人圈子氛围的同时,也将个人影响力发挥到最大,进而提高不同主题BLOG的访问量。是彼此促进的。

这次我从新浪搬家到blogger,深深的感觉到BLOG互操作性差给我带来的不便。从新浪BLOG搬家的原因在上一开篇BLOG已说明,主要原因是因为新浪BLOG的自定义功能差,可能那里更适合人文环境。但当我看到新浪BLOG文章并不能导出时,更坚定了我搬家的想法。自封、自闭,即使用户发现了问题也只能承受,我不喜欢这种高高在上的BLOG。但进而我还是要面临BLOG文章迁移的问题。我想到了RSS订阅。通过查看blogger自定义功能,我高兴的看到,它提供了一个“供稿”的功能,它就是一个可以把其他RSS源(包括BLOG)聚合到当前BLOG的功能。看来blogger并没有让我失望,确实自定义能力强。这个“供稿”功能并没有完全符合我的需求,因为它并不能把RSS源的文章自动聚合到当前BLOG的某一分类或标签下,但这不要紧,至少我可以让用户在当前BLOG看到我别的BLOG的内容。

blogger的这个“供稿”功能基本可以用于上面提到的门户BLOG功能。将不同主题BLOG(甚至其他RSS源)聚合到门户BLOG,构建真正的个人媒体。我说过,一个BLOG一般来说不足以支撑个人品牌,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少,个人媒体应该象普通媒体那样,有不同的版块。blogger在支持这方面应用是走在了前面。

最后再说说多BLOG维护的问题。目前的情况,对于拥有多个BLOG的用户,要写不同主题的BLOG,需要登陆不同的BSP网站。有没有可能象聚合一样,我在一个门户BLOG上写BLOG,文章按照设定自动发布到不同的主题BLOG?我们暂时给这种应用起名为“散发”。这种功能对于基于RSS方式的BLOG是不可以的。因为RSS信息是单向的,只能下行,不能上行。google同样找到了解决方案,利用Atom协议。基于 Atom Publishing Protocal,用户可以在远程发布或修改BLOG文章(Item)。大名鼎鼎的GData 接口就是基于Atom的。只要对方BLOG支持这种类型的协议,就可以实现我们在门户BLOG发布/修改主题BLOG的功能。

让我们想象一下这种情形:我们用在线/线下BLOG编辑工具编辑文章,将其发布到门户BLOG,门户BLOG自动将文章更新到某一主题BLOG;通过编辑工具将文章发布到某一主题BLOG,文章自动被聚合到门户BLOG;……。

这也让我想起了国内BSP的封闭性,让我们为他们默哀1秒钟!

2007年2月10日星期六

Yet anotherken's blog Opens

我在新浪上的老博客地址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1228251961

新浪自定义功能差,等级制度,而且博客文章不能导出,为了“长治久安”还是尽早搬过来,长痛不如短痛。

不巧的是anotherken这个二级域名已被“抢注”,所以这个博客名为:Yet anotherken's blog,新地址为:http://yetanotherken.blogspot.com

如果可能我会把新写的文章也发到新浪老博客上。备份之用。不过为了更好的浏览效果,还是建议访问此博客。

博客的主题还是IT(广义上的)评论,我关注的领域是IT/Internet/Wireless 。